學校是育人的重要場所,想讓學生在校園生活中健康、向上、幸福,首先要能夠讓教師幸福,因為教師的幸福與學生的幸福休戚相關,相互促進。
事實上,只有當教師心中洋溢著幸福美好情愫時,他的臉上才會有燦爛的陽光,并自然而然地照亮和溫暖學生的心房;只有當教師情緒飽滿和內心充實時,他才會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對細節的關注和樂于分享的真誠。
在面向學生開展養成教育時,景泰小學要求所有教職員工都參與進來。一般認為,對學生的管理與教育工作主要是班主任事情,但是學生的好習慣是要及時提示并培養的。班主任課時有限,很多時間是其他任課教師在與孩子一起,所以習慣養成工作不僅是德育干部、班主任的事,應該是全體任課教師的事,嚴格來說是全體教職員工的事。如果校園中人人都有德育意識,隨時指導幫助孩子們養成好習慣,這項工作才能到位。

全員參與班主任會
無縫對接班級管理
改革班主任會是面向景泰小學全體教師進行的培訓,班主任需要明白的事情,所有教師需要明白;班主任會操作的事情,所有教師也要會操作。保證每名教師對于雙習慣培養的一些細節性工作都能了如指掌,在班級管理中實現無縫銜接,并保證步調一致。
結合培養目標,班級在每學期出臺各周的習慣培養重點,全校教師齊抓共管,圍繞重點開展養成工作。正副班主任一起制定班級常規,避免各科老師對學生的要求不一樣,從而做好整體育人工作。
探索人性化管理機制
打造班主任社團活動
為了進一步加強班主任隊伍的專業化成長,調動班主任工作的積極性與實效性,探索更為人性化的管理機制,景泰小學建立了班主任社團化管理模式。
我們構建了“橫縱向優質均衡”的班主任社團發展管理模式。從縱向上,強調年級組仍為最基本的組織單元,班主任工作需符合本年級組的統一安排;從橫向上,突出二次整合中的“深度聯盟”,即按照班主任工作內容劃分板塊,對班主任進行二次整合,形成各個班主任社團,從年齡上實現老中青的傳幫帶,從工作內容上有利于班主任開展專項業務的研究與實踐。
在社團負責人的組織下,按計劃定期活動,各社團還自主聘請專家進行活動指導。期末,學校根據各社團活動的情況組織德育研討會,所有的正、副班主任均來探討德育焦點話題。
在“社團”這一結構中,景泰小學使班主任管理重心下移,青年教師成長更快,管理工作愈加成熟;中老年教師的引領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并在社團中實現了青年教師與中老年教師在工作上的互補,骨干教師作用也得到最大化發揮。
改革評價制度
教師收獲幸福感
如今,景泰小學對教師的評價均采取“多一些縱向評價,少一些橫向評價”的方式,更加關注教師在原點基礎上進步的幅度,盡可能讓教師在寬松氛圍中不斷反思,嘗試改革、自主發展。
2006年起,景泰小學取消班級學生行為規范的量化評比。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名青年班主任老師,她對班級盡心盡力,但由于管理經驗不足,在每月星級班級評價中都會出現丟“星”現象,這位老師極度困擾。
“原本就有家長因為我年紀小而輕看我,每月評價一結束,學生們就會向家長說,我們班有沒評上三星班級,家長對我更有意見了。”聽這位青年老師吐槽完,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星級評價在景泰小學存在二十多年了,在上世紀八九十十年代對學校班級的穩定、教師教育行為的規范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新世紀來臨,教育情況不同了,特別是人的觀念與需求發生了巨變。對如今的校情來說,量化評比制度已經弊大于利了。
在取消量化評價初期,我采用了勤走班的方式,加強巡視化管理、針對性管理、深入式管理。每天有計劃地走進一些班級,看看學生、老師的狀況,發現問題及時當面提示,有需要幫忙的及時進行指導。通過一段時間的試行,這不僅有利于師生情緒平穩,還讓問題得到及時處理改正,學校干部與教師群眾的關系也愈發和諧。
當然,德育管理必須因校制宜,只要是適合學校發展的就是好的管理制度。和諧、融洽、民主、人性的學校管理是提升教師幸福的基石,會讓教師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工作中去,享受教育的幸福。
文/圖 王慧瑾(北京市東城區景泰小學副校長)
XuYiedu.cn聲明:此消息系轉載網絡,XuYiedu.cn(盱眙教育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不代表XuYiedu.cn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