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id="qmwh9"></b>
<acronym id="qmwh9"></acronym>

<i id="qmwh9"><bdo id="qmwh9"></bdo></i>
<u id="qmwh9"><sub id="qmwh9"></sub></u>
<u id="qmwh9"><bdo id="qmwh9"></bdo></u>

<i id="qmwh9"></i>

盱眙教育網

顧明遠:推動基礎教育邁向新征程

2020-12-09 08:23:48
站在實現“兩個100年的奮斗目標”的交匯點上,基礎教育需要解決哪些問題,又將面對哪些挑戰?近期,北京明遠教育書院名譽院長、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先生針對這一問題發表了他的看法。一起來看!

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共中央發布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就基礎教育改革的關鍵領域和重要問題作出了工作強調和部署。2020年10月底召開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要在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的遠景目標,要繼續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緊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

當前,我國教育發展正處在實現“兩個100年的奮斗目標”的交匯點上。我們既要認真學習落實五中全會精神,為培養實現“第二個100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人才而不懈努力;也要正視當前我國教育改革發展中存在的現實困難,以腳踏實地、鍥而不舍的精神去克服和解決。從基礎教育來講,我認為當前要解決幾個問題:一是推進中西部教育協調發展,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二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三是迎接數字化的挑戰。

推進中西部教育協調發展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大力實施農村教育振興計劃,農村基礎教育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學?;A設施不斷得到改善,九年義務教育全面普及,適齡兒童因為經濟條件制約而輟學的情況基本消除。但不可否認,當前我國農村基礎教育尤其是中西部貧困地區的基礎教育仍然面臨著許多現實困難,如政府教育投入仍然不足、教育觀念落后、師資匱乏、人才培養模式錯位等,與東部地區存在很大差距。近幾年,我作為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推進素質教育改革”工作組組長,走訪了我國幾個省的農村地區,發現那里的學校硬件條件正在逐年改善,孩子也十分活潑可愛,但教育教學質量卻不如人意。如有些學校還沒有按照國家要求開齊開足課程,有些教師教學水平不高,上課時只能照本宣科,有的甚至連一些基本的知識概念都講不清楚。優秀教師進不去、留不住,所以教學質量難以保證。今年由于“新冠疫情”影響開展的居家在線學習,更是集中暴露了農村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提高農村基礎教育質量,關鍵在于教師,要在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上下功夫。因此,今后一段時期我們還是要加強對農村地區尤其是中西部農村地區的教育投入,從已往主要投給“物”,轉向更多關注人。特別是要改善農村教師的生活條件,吸引優秀青年到農村從教。同時,農村校長要充分利用好國家振興農村的政策優勢,不斷提升自身的領導能力,優化學校管理水平,穩定學校教師隊伍,提高教師教書育人水平。唯有如此,農村基礎教育質量才能不斷提高,農村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夢想才能照進現實。

深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當前我們正處于一個百年不遇的大變局之中,國際形勢風云變幻,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新冠疫情的發生又增加了諸多不穩定因素,國際競爭日趨激烈。2014年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與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指出:“當今世界的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人才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資源,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顯。”近期,習總書記又多次在不同場合提出要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加快科技創新步伐。

基礎教育擔負著為創新人才成長打好基礎的重要使命,為此迫切需要我們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轉變人才培養模式,增強教育的競爭力。其中要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要堅持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學校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要開好、講好政治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串教育全過程,用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中國革命戰爭時期的英雄事跡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教育學生,使學生增強“四個自信”,樹立偉大理想和奉獻精神。同時要樹立全員育人的思想,要意識到德育工作不僅是政治課教師的任務,也是其他各學科教師的重要使命。全體教師都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認真挖掘德育工作和學科教學的結合點,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要堅持“五育并舉”,開好所有課程。當前,相比語文、數學等學科,學校對于體育、美育等相關課程的重視程度還十分不夠,尤其在面臨升學考試的壓力時,這些學科往往要給所謂的主科讓路。2020年以來,我國陸續頒布了關于加強勞動教育、體育、美育等課程的文件,體現了國家對這些課程的重視。因此,學校要積極落實文件精神,要深刻理解五育之間互相滲透、互相促進的關系,開好美育、體育、勞動教育課程,克服已往過分強調知識教育的不良傾向。

要改革評價制度,為教育改革提供保障。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指出:“遵循教育規律,針對不同主體和不同學段、不同類型教育特點,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著力破除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建立科學的、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評價制度和機制。”《方案》的出臺對教育評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評價制度是指揮棒,但還需要大腦即教育觀念來指揮。教育觀念不改變,評價制度改革很難取得成效。因此,不管是地方領導還是校長、教師以及家長,都要切實轉變教育觀念,這樣教育改革才能順利推進,教育現代化的目標才能早日實現。

迎接數字化時代的挑戰

當前,數字技術日漸普及,人類已經進入人工智能時代,“人工智能+教育”正在改變著教育的生態、教育的方式以及傳統的教育管理模式等。今年抗疫期間的居家在線學習推進了數字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也為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契機。許多學校和教師在線上教學和管理中創造了寶貴的經驗,同時也暴露出教育工作中的一些短板,如不少教師對于教育技術的應用不夠熟練,對于線上教學還不適應等。因此,面對時代挑戰,教育工作者應不斷提升自身的教育勝任力,學會與數字技術、人工智能共處直至將其為我所用。

伴隨數字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學生的學習渠道增加,學習空間擴大,學生可以自主學習,教師的作用似乎降低了;尤其是人工智能出現后,它可以代替教師完成現有的很多教育教學工作,因此有人擔心教師這一職業未來是否會消亡。通過這次大規模的居家學習實踐我們發現,教師工作具有重要的價值。如果沒有教師的精心指導,那么學生的自學很難順利進行,學習質量也很難得到保證。與此同時,線上教學也對教師的能力和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些要求也是今后學校教學工作中需要堅持的方向。

一是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思考能力、線上溝通能力、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二是教師要認真鉆研課程教材,抓住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精講多練。尤其在線上教學中,教師不能再像面授那樣滔滔不絕地講,而是要抓住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重視對學生的啟發和點撥,幫助學生實現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而不是簡單機械地記憶。

此外,學校管理也要有所改變。學校要總結這次線上教學的經驗,樹立起“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理念,探索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及時掌握學校工作動態,改進日常管理;要實施開門辦學,加強學校與社會、家庭之間的聯系,爭取他們對學校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尤其是校長,要把育人放在第一位,把主要精力放在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上,經常深入到課堂上、深入到教師中、深入到學生中,以自身領導力的提升帶動教師的發展和學生的成長。

文章來源 | 《中小學管理》2020年第12期

文章作者 | 顧明遠

XuYiedu.cn聲明:此消息系轉載網絡,XuYiedu.cn(盱眙教育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不代表XuYiedu.cn立場。

91在线内部免费观看

<b id="qmwh9"></b>
<acronym id="qmwh9"></acronym>

<i id="qmwh9"><bdo id="qmwh9"></bdo></i>
<u id="qmwh9"><sub id="qmwh9"></sub></u>
<u id="qmwh9"><bdo id="qmwh9"></bdo></u>

<i id="qmwh9"></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