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家長總希望自己家學生成績高,品格好,不過并不是每個學生都能滿足家長們的心愿,成績與性格的發展跟先天的條件和后天的環境都密切相關,缺了哪一個因素都不行。
一些人認為,當了老師的人必定更擅長教育學生,也會把自己孩子培養的非常優秀,可這往往事與愿違,很多教師子女反而成績不太好,甚至不如普通學生,這其中的原因也是比較復雜的。

為何教師子女占盡優勢,卻很少成為“學霸”?不是智商低
教師子女在學校里有一定的優勢,畢竟家長是老師的同行,自己也會受到不少“照顧”,可是這些照顧不一定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幫助。但就是這樣占盡優勢的教師子女,卻很少成為學霸,這是為什么呢?
被家長“安排”好一切,失去了主動性:有一位北京的優秀教師,曾經在一個心理學的培訓班吐露自己的苦水,自己教出了不少優秀學生,可是偏偏兒子最不爭氣,一個像樣的大學都沒考上。
而她后來則反思到,她憑借著職業的便利,從小就將兒子安排在最好的班級,還經常在自己的眼皮下,后來這位同學就認為什么都被母親安排好了,而產生了自暴自棄的心理,不僅學習不努力,連性格也十分內向。
家長將自己的熱情都給了學生,冷落自家孩子:還有一些老師跟上面那位女老師相反,他們深深懂得老師的責任有多么重大,尤其是當了班主任的,對每個學生都十分上心。
他們常常占用下班的時間批改學生的作業,或者輔導成績不好的學生,可是一個人的精力和熱情都是有限的,也就沒有太多的心思再花在自己孩子身上了,而這些教師子女感覺收到了冷落,也沒有了學習的動力。
被家長的同行“照顧”,無法真正認識自己:有些教師子女被分到其他老師的班級,礙于同事的面子,這些老師往往會對同事家孩子特殊照顧一些。
比如上課多一些表揚,或者安排一些不太重要的班干部職務,讓這些學生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以為自己非常優秀,而不會再更加努力地學習。
其實每個學生需要的都是因材施教,是被平等地對待,每個學生所受到的教育都在塑造他的性格和能力,影響是可觀的,也是基本無法改變的。
教師子女應該被特殊對待嗎?網友回答很現實
教師家孩子應該被特殊對待嗎?這個問題也是見仁見智,有些網友認為,家長是老師,為其他學生付出了很多心血,而另外的老師多照顧這些孩子一些,也是無可厚非的。
而另一些人則認為,老師家的孩子也應該一視同仁,如果老師偏向某個學生,會讓其他學生覺得不公平,而且對這個學生的健康成長也沒有好處。
這兩種觀點都有道理,不過人非草木,其實教師也是一個普通的職業,只是離學生的教育更近一些,在“雙減”開始實施的時候,一切補課都被禁止,就有網友提出這樣的“疑問”,當老師的人本身就占據著教育資源的優勢,他們給自家孩子“補課”如何避免呢?
其實大家都懂得,這個問題根本就無法解決,老師作為家長給自己家孩子輔導功課,這完全是合情合理的,所謂“特殊對待”對這類人來說也只是正常的教育。
教師家長不是孩子的最終依靠,應教會學生自立自強
不過就算家長是老師,也不可能跟著學生一直一起升學,自己當老師也無法一直輔導孩子,最重要的還是要教會學生早一點自立自強。
也許每個老師都應該用盡量平常的眼光來看待自己孩子,正所謂“關心則亂”,而如果將自家孩子也看做是普通學生,反而能夠客觀地發現和評價他的優缺點,采用合適的方法去教育他。
而作為教師子女本身,也要懂得父母工作的特殊性,不要把父母當做自己的保護傘,反而應該懂得父母的辛苦,進而學會去尊重自己的每一個老師,提高自己的學習動力,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才是對父母最好的報答。
其實每一個優秀的學生都不是家長手把手教出來的,大家都相信身教勝于言傳,教師家庭肯定有著比普通家庭更濃厚的學習氛圍,利用好這一個環境,對自家學生就是最大的幫助。
個人分析:究竟能不能成為學霸,跟學生自己的努力、家長的培養和老師的教育都關系重大。教師子女在學習方面的起點也許更高,可如果不合理利用自身的優勢,也會慢慢被其他同學超過,就像易經說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學生自身努力學習比外在的條件更加重要。
XuYiedu.cn聲明:此消息系轉載網絡,XuYiedu.cn(盱眙教育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不代表XuYiedu.cn立場。